妙“饮”黄河,巧“吃”蓝海,绘就生态大文章——
“蓝黄”两滴水 千里绿东营
万里黄河由此逝,浩瀚蓝海向此生。
黄河年均径流量228亿立方,大海海岸线蜿蜒413公里,天赐东营“一黄一蓝”。如何看待这条河、这片海?作为山东唯一全部纳入“黄蓝”两大国家战略的市,东营必须作答。
东营并非简单“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是尊重、珍惜每一滴黄河水、每一滴蓝海水。凭借两滴水,这片共和国最年轻土地,正绘就万千生态大图景。
一滴黄河水 润出生态城
高高的个儿,黄铜色的脸,年过半百的王志成和黄河打了30年交道。这位垦利双河灌溉所所长和那12台半层楼高的大水泵,今年有了新使命。
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双河引水站,与东营其他17座引黄闸(泵站)一样,原功能是引入灌溉、工业用水。如今泵站要把滔滔黄河水注入生态网。
“黄河流过最后一个水文站——利津水文站后,用水指标就相对宽松了。”5月9日,东营“蓝黄”两区办副主任薛荣建指着地图说,“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我们适量适度取水,编织生态水网,盐碱地上润出绿色东营。”
一滴黄河水,在东营展开了生态之旅:
——取黄河水,经沉淀,洗净泥沙,进入干渠网,奔入东营城区“金湖银河”。
“波光粼粼的东湖、西湖、中央湖,几年前还是油田废弃荒地。”东营市黄河水城管理办公室孙磊对笔者说,东营投43亿,建“金湖银河”生态工程,营造约47平方公里的水面、湿地、绿地,实现大河大湖大海贯通。黄河入城,绿意盎然。72岁的徐增坐小马扎上,戴着太阳帽钓鱼。“以前哪有鱼啊,干巴巴的泄洪沟。现在全是黄河水,巴掌长的鲫鱼不少。”
——进“银河”,出“金湖”,一滴黄河水旅程远未结束。紧邻“金湖银河”的1.7万亩兴隆生态林场,河水浸润浸染这曾经“电线杆子比树多”的盐碱地。
“种活一棵树,比养孩子难。”东营市绿化委员会副主任王玉祥说,东营曾被视为“绿化禁区”。淡水不下压,盐碱就上侵,树木难活。之前,东营植树,拉一卡车苗,要拉几卡车水。“种下百棵苗,活一半就不错。”几经探索,东营提出水网、路网、林网结合,集治水、改土、造林于一体,整合各部门组建“生态林场建设办公室”,做到有路必有林、有林必有水、有水必畅通,植树成活率达80%以上。同时,让渡部分生态林场经营权,引入40多家企业造林,探索出盐碱地造林新路。2012年,东营规划建设总面积80万亩生态林场、200平方公里沿黄生态林、175平方公里沿海生态林带,力求“绿洲万顷、林茂粮丰”。
——流出兴隆林场,黄河水继续发挥价值。紧邻的孙家生态湿地,河水滋养下草长莺飞。“湿地涵养水源、净化水质,是地球之肾。”王玉祥说,河水浸润林地,发挥排盐碱功能,再浸出的水,已有一定盐碱度,但湿地喜欢。白头红爪的鸟儿正在湿地中成群觅食。“这样的湿地公园,仅东营城区周边就有7处。”王玉祥说,“东营投入22亿实施百万亩湿地修复工程,围绕生态林场建生态湿地公园,打造东方湿地之城。”
走出湿地,黄河水蜿蜒过城,或进入下一湿地,或流淌于景观河,最终聚于大海。
“生态用水,让东营水系环绕、森林环抱、湿地相间、绿茵棋布、鱼鸟共生。”王玉祥说,东营城市绿化覆盖率已提高到41.2%。生态魅力正显现。去年全市旅游接待940多万人次,这是东营当地人口总数的4倍多。
一滴“蓝海水” 拉出产业链
一望无际的蓝海,潮起潮落。绵延30万亩的滩涂,几年前虾池零星散布,养殖粗放,污染大海。同是这片地、这片海,如今长出零污染的高效生态农业链,每年仅海参产值就高达14亿元。
一滴蓝海水,在东营拉出了一条长长的产业链:
——大海潮起,涌过坝闸,海水进入东营现代渔业示范区一座座百亩成方的海参养殖池。
蓝的海,黑的参,精瘦的张红伟在捕参。这位汉子是东营永安镇村民。“这里海参什么也不用喂。黄河水与海洋水一混,微生物多,海参光吃微生物就长得胖。”一个大池一年“捞出”百万元,是过去养虾蟹的10多倍。“东营历史上没野生刺参,我们创造了历史。”现代渔业示范区党工委宣传委员冯树建说,因黄河汛期缘故,海水盐度变化;滩涂多、少礁岩,海参生长缺附着物。经技术攻关,东营突破性实现“东参西养”,胶东刺参在盐碱地上顶起大产业。示范区海参养殖池达20万亩,是全国规模最大海参单片滩涂养殖区。
——养殖海参的尾水,并不排入大海,而是流向虾池。
来自河北的养殖户赵德新,养了20多年虾,慕名而来。“这里虾池离海远些,台风卷不走,更重要的是虾池能用海参池尾水。”天然海水盐度是1.5-2度,但适宜养虾的盐度为3-7度。因自然蒸发,海参池尾水盐度约3度,正是海虾所需。赵德新和伙伴承包了5700亩虾池,投放了指甲盖长短的美洲白对虾苗,七八月份捕捞。“投了200多万,希望有个好收成。”
——海虾吃剩的海水,是东营广源盐化有限公司经理丰振友眼中的宝。“虾池排出的海水盐度为7度,正好提取溴素。”溴素广泛应用于石油、制药等行业,但海水浓缩是企业一大开销。如今,虾池废水直接进入工厂提溴素,公司每年可产溴素120-150吨,一吨能卖1.7万元。
——溴素厂排出的“废水”,是卤虫生长繁育的“天堂”。卤虫也称盐虫子,它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达60%和20%,称为“水黄金”,是鱼虾优质饲料。广源盐化公司旁,有数千亩的卤虫养殖池。
——卤虫吃过的海水,最终成为制盐原料。丰振友说,制盐需盐度在25-28度的卤水,公司年产工业用盐4万吨。制盐后的海水,称为“老卤”,灌装后被其他化工企业拉走,生产硫酸钾等产品。
“至此,一滴蓝海水完成了产业之旅,实现了高效利用。”冯树建介绍,目前,示范区已完成投资18亿,构建“海参及海珍品养殖园、水产品加工园、名贵鱼工厂化养殖园、盐及盐化工工业园”;同时,逐步将养殖区扩大到300平方公里,建亚洲最大特色滨海渔业区。
渔业示范区模式正在东营推广。“今年,河口区正按此模式建设50万亩生态渔业区,总投资60多亿。”东营海洋与渔业局有关人士介绍,“当然,这一模式有特定性,养殖要与盐场结合,在不适宜设盐场地区,模式推广还有一定难度。”
吃干榨净一滴海水,只是东营高效生态农业的一个侧面。薛荣建介绍,东营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打造“北方鱼米之乡”。布局园区化、生产基地化、经营产业化、产业特色化,是东营农业的特点。目前,东营打造总面积60万亩的现代渔业、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畜牧业三大示范区,由此带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90个,面积超100万亩。高效现代农业,市场力量是根本。东营招揽国内外大型企业,投资30亿建农业科技园、投资15亿建现代牧场……一批大项目推进农业生产基地化。东营还培育560家农业龙头企业,带动75%农户进入产业链经营。目前,生态畜牧业、生态渔业、绿色高端种植业、休闲观光农业四大特色产业正在东营隆起。
用好每滴黄河水,善待每滴“蓝海水”,这片曾经的盐碱地上,生态理念正扎下深根,又吐新绿。(转载于大众日报2013-5-20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