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公元前340年夏历正月--公元前279年夏历七月七日,古端午节),享年62岁。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战国时楚人。初辅佐怀王,先后做过三闾大夫、左徒、掌梦,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联齐抗秦。后被谗去职并被放逐,流浪于沅、湘。《史记》有传,著有《离骚》、《九歌》、《天问》等不巧作品传世。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楚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三闾大夫、左徒。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全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
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云梦,任掌梦一职。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并于三、四年后客死秦国。
楚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离于沅、湘之间。相传他是在公元前279年得知鄢郢失陷、万民被淹的消息后,作绝笔《悲回风》(夏历七月已是秋天)后投汨罗江而死。
如果说《诗经》开启了现实主义的风气,以稳健的脚步步入中国文学的辽阔原野,那么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则开创了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和个性化的写作方法,以空灵的身影飘忽于中国文学的崇山峻岭之间。
楚辞是《诗经》以后的一种新诗体,它打破了四言诗的格调,吸收了民间歌谣形式,创造了一种参差灵活的新体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屈原的《离骚》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抒情长诗,也是最长的抒情长诗,共373句,3490字。前半部分是诗人的人生感慨,后半部分以神话的方式描述了上求天帝、下寻贤女等一系列幻境。全诗贯穿了以理想对抗现实的浪漫主义精神,将神话、想象、历史和自然糅合在一起,以香草、美人等一个接一个的比兴寄托诗人的感情,想象丰富奇特,场面扑朔迷离,构成了一幅奇伟绚丽的画卷,表达了诗人对未来道路的探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