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洲:责任体现价值奉献升华人生
他是一位追求卓越的企业经营管理者。10多年间,将一个濒临倒闭的建筑安装公司发展成固定资产上亿元、年产值近两亿的知名企业。公司每年上缴税费过千万,先后吸纳失业职工、农民工2000多人。
他是一位平民情结浓厚的社会活动者,恪守政协委员、行风监督员职责,将百姓冷暖常挂心间,为民生民情奔走疾呼,农民“看病难”、烟台市西部建设、市民出行等10多个提案备受关注并陆续得到落实。
他是一位乐善好施的慈善者。近年来,在救助困难群众、抢险救灾、拥军、平安建设以及文体事业等方面捐款达500多万元。
他就是山东省政协常委、省工商联副主席、市政协常委、市工商联副主席———彭德洲。
有一个信念叫不懈打拼
彭德洲,土生土长的长江社区胜利东村人。年幼时,父亲身体有病,干不了重体力活,母亲也常年卧病在床,再加上兄弟姊妹多,家里的生活一直不宽裕。由于哥哥、姐姐们相继成家,家里缺少年轻力壮的劳动力,并且还要供他和弟弟两个人上学,使本来就紧张的日子愈加艰难,拉下了不少饥荒。为减轻家里负担,16岁的彭德洲主动放弃学业,担当起家里的“顶梁柱”。
彭德洲头脑灵活,而且肯吃苦。他养过猪、种过菜、卖过蛤、贩过树苗、经营过木材、还跑过商场、公司的业务,农林牧副渔全都干了个遍。那时,彭德洲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万元户”。正是这丰富的阅历,为他以后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财富,1995年3月,时为众汇公司经理的彭德洲得知金桥建筑公司经营不善,准备对外转让。考虑到房地产行业蕴藏的巨大商机和广阔前景,他果断兼并了建筑公司。接手后第二年,公司的房屋建筑施工资质就由四级升为三级。
管理出效益。创业初期,金桥公司属于典型“家族式”企业,职工大多是直系亲属或亲戚。随着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弊端日渐突出。九十年代末,彭德洲顶住各种非议和压力,坚决打破这种管理模式,不拘一格选人才。实行严格的质量精细管理,制定了长达几十页的工程质量安全检查评定办法,奖罚分明。坚持周例会制度。每周六上午,分管副总组织人员深入工地逐项检查,下午召开中层以上例会,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共同分析问题,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建立客户回访制度。工程结束后每年安排专人到有关单位进行回访,面对面征求意见建议,同时,强化售后服务,树立诚信品牌。接到业主投诉2小时之内,有关人员必须赶到现场协调解决问题。正是凭着规范化、刚性化的管理,2002年3月,金桥公司在全区建筑行业中率先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构筑和谐劳动关系。彭德州深知,企业的发展是与全体职工的奋斗分不开的,职工是企业的功臣。所以,他非常尊重职工、爱戴职工。首先,让大家的基本利益有保障。对在职员工,公司分别与个人签订劳动合同和与职工签订集体合同;对临时用工劳务人员签订意外伤害保险合同,交纳劳动保障金,长期在职人员按时足额交纳“五金”。第二,积极回报职工。长期在职职工工资保证处于全区同行业同类人员的上游,目前,副总年薪达10万元以上,项目经理5万元以上,职工最低月工资不底于1500元,每年工资增长不低于10%;临时劳务人员工时价格不低于社会价格。第三,保证安全生产。建筑公司是一种高空作业、危险系数高的职业,稍有疏忽,就可能发生安全事故。所以,公司把安全生产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成立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建立完善严格的安全生产制度。公司的原则是,绝不在安全生产方面省钱。第四,要让职工享受好的福利待遇。每年组织在职员工全面查体一次;逢年过节大的传统节日,公司都要发放礼金或礼品。在职工住房、买房这些大的方面,公司都给予照顾;对临时的劳务人员(农民工)公司也给予真诚的关爱。第五,从感情上给予职工温暖。凡是职工住院,公司都安排领导到医院去探望;职工家属来公司住的,公司都安排领导上门探望;职工有新安家的,公司都去温锅;职工结婚,公司都送上一份厚礼;农民工家中有大事小情的,有困难提前预支工资的,公司都预支给他们。
有一份责任叫关注民生
彭德洲出身寒门,更懂得老百姓生活的艰辛。正因为“苦过他们的苦”,他心中有一种浓浓的平民情结,老百姓的生活始终是他的牵挂。
2002年,烟台房地产市场开始复苏,出现了良莠不齐的局面,违规操作、广告误导、配套不完善、质量不达标等问题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针对这一问题,彭德洲主动提议由烟台市房地产商会组织开展“讲诚信、销售放心房”活动引导开发商加强行业自律,保护消费者的利益。9月底,金桥公司承办了全市首次销售“放心房”新闻发布会。30多家开发商代表联合发出“遵守法律法规、规范经营行为”的倡议,向社会郑重做出8条承诺,这次发布会,进一步净化了的房地产市场,赢得市民广泛赞誉。
作为省、市政协委员,彭德洲积极参政议政,为国计民生谏言献策。每年拿出专门时间深入基层,倾听广大群众的心声。近年来,他撰写的关于失地农民保障、农民“看病难”、做大做强烟台建筑业、烟台市西部建设、推广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等10多个提案受到省、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有的已经逐步落实。2006年他撰写的做大做强烟台市建筑业的提案被市政府评为优秀提案,予以表彰奖励。同时,作为市、区多个职能部门的行风监督员,他不辱使命,做好老百姓的“代言人”。1999年,彭德洲提出21路公交车西延至长江社区马家村,解决村民出行不便问题的建议,很快得到采纳。为此,他将本公司开发的马家市场近乎无偿拿出了2000平方米作为公交场站。2004年,针对区内市民到南郊需多次转车的问题,他又呼吁增加开发区到市里的公交线路。不久,27路车顺利开通。
金桥公司属于建筑类企业,农民工多达一两千人,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提高他们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意识,成为公司的工作重心。为彻底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公司财务人员每月月底到各工地现场直接向工人发放工资,防止工头截留、挪用。对于工人的饮食,彭德洲更是关怀备至。工地食堂的原料由公司统一采购、配送,并明确规定不允许赢利,只能保本经营。金桥公司有条不成文的规定,工人不允许喝生水,所以工地每天都备有热水。高温季节,还随时供应绿豆水和防暑药品,确保工人身体健康。另外,公司安排专人定期深入各工地,利用施工间隙与工人们谈心,传达公司的一些重大决策,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帮助其排忧解难。
有一种境界叫懂得感恩
11年的风雨历程,11年的商海打拼。看着金桥公司如滚雪球般迅速成长壮大,彭德洲感慨颇深。他认为,一个成功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应该有两颗心:一颗是事业心,要把自已的企业做大做强;另一颗就是感恩的心,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必须回报社会。
学生时代的彭德洲,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艰苦又简陋的上学条件。上学经历让他刻骨铭心,定格为挥之不去的记忆。为此,彭德洲对教育事业特别关注,不论在家,还是出差在外,他都注意搜集这方面的信息,看需要自已做点什么。2000年他到济南出差,无意中发现《撑起生命的保护伞》一书,内容是教育学生如何自我保护。他一下买了2000多本送给金东小学等几个学校。2003年春,看到开发时报报道一名小学生因家境贫困面临辍学,他专程到学校了解情况得知该校仍有30多名学生处于同样的困境,当即决定每年拿出1万元资助他们完成学业。2006年初,在一份调研报告中,彭德洲看到西区还有2000多平方米的教室属于危房,他便决定投资300多万元建设一所高标准的学校,让孩子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目前,学校的选址已基本确定,预计明年建成投用,可容纳20个班、近1000名学生。这一举措,为金桥公司的公益事业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致富思源。现在,金桥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都要列出社会公益事业资金,专款专用。2001年,听说芝罘区有一位79岁的孤寡老人无依无靠。彭德洲就将老人送到金东颐养中心安度晚年,每年支付1万多元的费用,该老人至今仍然健在,并且生活得很幸福。每逢重大节日,彭德洲都带着现金和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到一些困难群众家走访慰问,即使工作忙脱不开身,他也要委托区工商联代为转交,许多被帮助过的人至今还未见过他。
2005年6月,管委发出企业帮扶农村的倡议后,彭德洲主动与大季家街道房家村结对,投入10万元帮助维修办公室、配备桌椅。2007年又与八角办事处青上村结对,一次性投资10多万元对该村街道进行全面整修。此外,在爱心救助、平安建设以及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等方面,彭德洲都慷慨解囊。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他在公益事业上的投资已超过500万。
荣誉总是垂青那些孜孜不倦的求索者。2004年,金桥公司被全国市场诚信建设组委会评为“质量、服务诚信示范单位”。1999—2004年,公司连续六年获得“全省建筑系统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06年,被省文明委、工商局联合评为“文明诚信民营企业”。彭德洲个人1999—2001年度被评为“全省建筑系统先进个人”,记三等功一次,多次被省市授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优秀建设者”、“诚信企业家”等称号,2006年获烟台市“五一”劳动奖章,2007年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