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黄昏,清风渐起,行走在金桥村整洁的街巷,听人们娓娓讲述张雅琴的故事。
这位江苏省丹阳市金桥村已故党总支书记,像一支无私奉献的红烛,将生命熔在了金桥村的土地上。村里的一草一木间,都留下了她动人的事迹。
桥
南河上的石桥无言,桥下的流水淙淙,仿佛诉说那艰苦奋斗的故事……
十年前,金桥村还叫木桥村。村里通往外界的,只有一座年久失修的小桥。河沟纵横、交通闭塞,村里的能人办厂,也都选择在数里之遥的别村。
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后,张雅琴面对的头件大事就是造桥,但村集体账上不仅没钱,还欠债28万余元。张雅琴没有畏缩,带着党员干部集资造桥,她自己带头捐了7000元。金桥村的群众看到了改变村貌的希望,纷纷解囊,年近七旬的老人也捐出了帮人洗衣一个月挣来的100元钱。
为了节约成本,张雅琴带着干部们为造桥义务劳动。一根扁担、两个箩筐,张雅琴带着干部们到附近废弃的建筑工地去挑拆下来的砖瓦。扁担咯吱咯吱响,45岁的她宛如一只头雁,走在挑砖队伍的最前面。漫长的乡间小路上,汗水湿透了衣衫。寒冬腊月,河水冰冷,为了抢进度挖土方,她更是带头挽起裤腿跳进河水中,挥起锹来埋头苦干。多像年轻时的她呵!18岁时生产队开沟挖塘,她就是这样毫不犹豫带头往水里跳。
后来,张雅琴带领金桥村的干部绿化队转战丹阳各地,为村集体增加积累。开发区的香樟、丹阳师范的竹子……在承揽绿化工程时,她的肩周炎犯了,一只胳膊抬不起来,后又因为服用药物过量一条腿不听使唤了。烈日下,人们含泪看着她头戴草帽、肩搭毛巾,拖着一条病腿,照样挥汗如雨。
“干部干部,就要先干一步!”张雅琴这样解释“干部”的涵义。
厂
道路边的厂房无言,繁忙的生产设备,仿佛诉说着那辛勤的创业岁月……
新兴路边的宏昌汽配厂,是张雅琴为村里引进的第一家企业。为了让崔洪昌这个本村能人回乡办厂,张雅琴登门拜访了十多次,前七八次扑空了,她就早上六七点钟赶到崔洪昌家门口去“堵”。村里造桥修路期间,听说崔洪昌想到别村投资办厂,张雅琴又是几次登门,言辞恳切,最终留下了这位能人。
东环路上,连绵十几家颇具规模的企业中,有崔洪昌的新厂,也有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谊善车灯厂。一位企业负责人说,以前这里是一片沟塘,没有路,地势也低,最后选择落户这里,主要是因为张雅琴的热情挽留。靠诚挚态度感动人、靠改善环境吸引人、靠贴心服务留住人……张雅琴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干事效率,引进了一家又一家企业。
如何壮大集体经济?张雅琴一直在思考、在探索。七八年前,村里在南河边建起一个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的工业园,共有标准厂房300多间,村集体每年可收取租金180万元。金桥村所在的新桥镇是远近闻名的汽车配件基地,三四年前,张雅琴又利用一块价值不高的土地建起了汽配物流中心。走进金桥物流中心,满是挂着全国各地牌照的货车。谁能想到物流中心刚建成时,货源不足,生意清淡,张雅琴急得天天跑过来,绕着中心一圈一圈走个不停。昏黄的路灯、冷清的院子、她疲惫的身影被灯光拉得很长很长……
深入调研、四处求教,改进设施、广引客源,如今金桥物流中心已实现全国所有省辖市汽车配件物流配送的全覆盖,每年为村集体贡献租金160多万元。
“她是一个非常有能力、有思路的人,如果自己当老板,事业绝不会比我们差!”崔洪昌虽语带遗憾,但更多的是钦佩和赞叹!
村
花园般的新村无言,风中摇曳的草木,仿佛诉说那不息的生命传说……
小桥流水、绿柳拂堤,清澈的小河从金桥新村崭新的公寓楼前流过。张雅琴在带领全村致富的同时,也在抓紧描绘新农村建设的美景,她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
然而,在新农村光明图景初现时,她却病倒了,而且病得不轻!病中的她魂牵梦萦的,还是村子的长远发展、村民的生活冷暖。
2010年1月2日,在一个寒风凛冽的日子,回家养病的张雅琴带着村干部在本村和邻村考察,最后在长江边的洪楼村站定:“今天开个现场会,就是要看看我们金桥和别的村有什么差距。各村都在搞建设,发展得都很快,我心里急啊!”人们看到,她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猛烈的江风好像要把她刮倒。村干部心疼地建议她回村委会再商量,张雅琴的拗劲上来了:“不行,回去气氛就不同了。你们不要担心我,金桥今后的发展比我个人重要得多!”
病危期间,丹阳市委书记李茂川赶来探望,张雅琴以微弱的声音说:“如果再给我两年时间,让我再拾掇拾掇,咱们金桥村就更对得起这名号了,我也就死而无憾了!”
一心为公,一生勤苦,她为金桥村鞠躬尽瘁,张雅琴何求?
2010年9月26日晚,张雅琴等待接受第二天的手术,她叮嘱丈夫陆荣华准备点钱,到村里几户生病的人家去探望。邻村一户人家夫妻俩都得了癌症,她又嘱咐丈夫一定要去看望:“我生了病,组织这么重视,现在群众有困难,咱一定要帮帮他们!”
2010年9月27日,张雅琴的生命之火熄灭了。她将自己生命全部的光和热,都熔铸进了一生挚爱着的金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