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亮亮:这幅画相信很多人都熟悉,这就是《毛主席去安源》,文革的时候在中国是家喻户晓,是世界上印数最多的一幅油画。画中描绘的是1922年9月初,29岁的毛泽东风尘仆仆赶赴安源路矿。此时毛泽东的职务是中共区委书记,特地去安源考察发动罢工,并与粤汉铁路工人罢工相呼应。
安源路矿是萍乡煤矿和株萍铁路的合称,安源路矿工人在过去20多年间,屡次反抗但都遭到了失败。而且当地还有庞大的黑社会洪帮势力盘踞。但是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却把发动一地罢工,进而联通全国工人大联合的着眼点放在了安源路矿。中共看中的是安源的产业重要,工人众多,而且富于反抗斗争传统。
毛泽东主持召开了党支部会议,认为举行罢工斗争的条件正在逐渐成熟。会议决定立即组织两局全体工人展开罢工。毛泽东给这次罢工确立了“哀而动人”的策略思想。会后毛泽东写信给在醴陵的李立三嘱咐他速回安源领导罢工。接着又派在粤汉铁路工作的共产党员刘少奇来安源参加罢工的领导工作。
在李立三、刘少奇组织下,以“哀而动人”为策略思想,俱乐部向路矿当局提出了保护俱乐部,发清欠饷等三项最低限度的要求。并在报纸上揭露路矿当局破坏工人俱乐部的阴谋,提出了17项要求。与此同时,迅速在工人群众中展开宣传鼓动和组织工作,建立了罢工指挥部,并加强了工人监察队,确定各处工人监守员,还组织了工人侦探队,这些在后来的斗争当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当时工人中参加洪帮的很多,而洪帮在当地开设的妓院、鸦片烟馆、赌摊。李立三特地面晤洪帮帮大头目,争取洪帮对罢工的同情和支持。洪帮大头目答应了李立三提出的三个条件,罢工期间关闭妓院、鸦片烟馆,收起赌档,不制造抢劫。
经过周密计划部署和充分准备之后,俱乐部在1922年9月14日零时,向全体工人发出了罢工命令。按规定部署,井下工人向潮水一般涌出矿井,高呼“罢工罢工”,井口被堵住,工人一律不再上班,也不外出。14日午前,路矿两局一万七千工人全面大罢工,长沙的《大公报》、上海的《申报》、北京的《晨报》和《时报》等等全国有影响的报纸纷纷报道安源罢工的消息。各地的工团纷纷致函电声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