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腾讯和360去年爆发冲突互相封杀时,你能相信QQ客户端会开放吗?即使掌门人马化腾去年底宣布腾讯将走向开放,外界也并未对短期内拥抱近6.5亿QQ用户抱有太大预期:QQ用户关系链寄托着企鹅王国的最核心利益,即使开放也会慎之又慎。
正因为如此,在5月中旬腾讯对外发布第四代QQ的雏形-“Q+”开放平台时,几乎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像Q+广告语那样自问:“开放的互联网,你准备好了吗?”
Q+已非我们熟悉的那个QQ客户端。如果说过去无论QQ版本如何更新均无颠覆性改变,那么“Q+”平台注定会让人印象深刻。它乍看上去就像是一个操作系统桌面:右侧依然是好友列表,但左侧是用户可以自定义选择的应用列表-最重要的是,这些应用不再是腾讯自己的应用,而是开放给所有经过验证的第三方应用。
过去10年,中国互联网不断上演用户上网入口的争夺战,“渠道为王”的理念深入人心。腾讯QQ无疑是最大的胜利者,其早已占据中国绝大多数网民的桌面右下角,并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人际网络,腾讯旗下的QQ空间、QQ邮箱等在各自领域中排名第一的应用都是围绕着这一庞大用户关系链展开。借助这一渠道,腾讯不断捆绑营销新的应用,且无往不利,以致有人戏称,QQ客户端“插根扁担都能开花”。
不难想象,这个拥有6亿多活跃用户的客户端一旦开放,对于腾讯自身和中国互联网行业,将带来多大的震动。互联网的开放已是大势所趋,国内成熟的互联网公司也已在利用大流量入口优势,通过应用商店模式,向第三方应用开发商提供流量入口和应用开发支持。但Q+平台试图在此基础上走得更远,正如去年底马化腾的表态:截杀渠道仅仅是刺客,占据源头者才是革命者。
“Q+的核心之一是把QQ的优势功能组件化,帮助第三方开发者调用这些功能,为用户开发更好的应用。”腾讯联席CTO熊明华告诉《环球企业家》。比如,第三方应用可以直接调用QQ好友关系链组件,让用户把喜欢的内容分享给自己的好友。除此之外,QQ账号的openID登录、QQ通知推送功能、支付、聊天、文件高速传输等功能模块都包含在开放的范畴之中,且这个模块池还会不断扩大。这些附加服务无疑为腾讯提供了一个“保护伞”,增加了这一平台的黏性和价值。如果一个第三方应用在Q+开放平台上成长壮大,积累了用户量和品牌,当要摆脱这个平台,其损失的将不仅仅是流量,而是这些最有价值的组件服务。
但一个强大的开放平台将是开发者的重大利好。Facebook曾经将关系链下沉成为一切应用基础的社交图谱,由开发者们围绕这些关系链开发应用,激发了开发者层出不穷的创新。而腾讯如果允许在关系链的调用上更进一步,就可能催生更多新型应用。可以预期,中国互联网的开放平台之战将会进入一个全新的局面。
QQ的蜕变
腾讯QQ客户端的开放并非仓促之举。其最早在相对比较容易实现的WEB端开始尝试,去年9月上线的WebQQ2.0即完全颠覆了QQ原有的产品形态。这款WebQQ产品在浏览器中呈全屏状态,右边是用户好友面板,而原来QQ面板上的各种功能,如搜搜、QQ空间、QQ音乐、邮箱等,均剥离为APP形式。更重要的是,它引入了第三方开放的应用,赋予用户自由选择和添加APP的权利。
WebQQ2.O已经不再是一个IM,而是一个整合的应用平台。“这个整合环境可以让用户更方便使用,特别是越来越多的手持设备和平板电脑流行之后,上面的应用就会更加个性化和云端化,因为这些终端都是永远在线的。”马化腾指出。
但WebQQ同样具有局限性。一方面QQ客户端市场占有率过大,大部分人不习惯在网页登陆,因此流量有限。其次在网页场景下,很多功能难以最优化,比如网络硬盘功能就无法实现。
最终腾讯得出几个结论:用户能够接受一个相对比较干净、全屏的体验;用户能够接受应用剥离QQ面板APP化,而且应用本身的流量和价值不打折扣。这些经验教训融汇到QQ客户端的开发中,使即将上线的Q+平台融合了WebQQ的外观以及客户端产品的优势。
“Q+介于操作系统和互联网应用之间。Windows操作系统最早是用来管理硬件,并非完全为互联网设计。要浏览网站,你需要下载一个浏览器,然后去搜网址。但使用Q+时,可以一键切换到互联网的体验中,硬件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应用,应用需要的服务,以及分享、沟通等社区元素。Q+更多不是替换操作系统,而是对操作系统的一个提升。”腾讯即时通信产品部总经理殷宇指出。
不要小觑这只企鹅的野心,Q+目前的规划是:今年主打PC平台,明年可能进入手机和平板电脑,而后年进入车载和电视。
先行先试
QQ客户端处于腾讯产品体系最基础的位置,也注定将是腾讯最难的开放产品。因为这意味着腾讯内部产品和应用在QQ面板上的独占位置优势将消失,每一个腾讯的应用都将暴露在和其他竞争对手的竞争之下。
腾讯内部对此不无担忧。但Q+开放平台之所以依然顺利推出,是因为内部达成两个共识:一是开放平台将创造更大的格局,对腾讯内部的各个产品都有好处;二是腾讯自己的产品也已相对成熟,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开放造成的冲击相对较小。
“腾讯越来越清醒,不是什么都能自己做,也不是什么东西自己都能做好。”熊明华说。他举出Facebook和苹果的例子,“他们让成千上万的开发者在平台上做应用,好的应用越多,他们的价值就越大,这是双赢。”
苹果明确将App Store推回到Mac平台的策略给了腾讯更多启示。“参考苹果的做法,QQ云战略也要包括腾讯的客户端软件,而腾讯最大的客户端软件就是QQ。从行业趋势来看,QQ的开放是必然之路。”熊明华认为。
但是腾讯朋友的开放有Facebook的先例在前,腾讯微博的开放可以参照Twitter,QQ的开放却没有参照物可依,诸多问题需要逐渐探索。
首当其冲的是,多年完全习惯了右侧QQ面板的用户,是否会对这次大的界面改动投赞成票?
为了让用户能够最大程度的适应,QQ团队最终决定让两种可选的界面呈现方式并存:一个类似WebQQ2.0的全屏模式;另一种界面更能让用户适应,它右侧仍然是用户习惯的好友列表面板,而左侧会有一个常用应用的面板,用户可以自定义常用应用,面板闲置时会自动滑入左侧隐藏。
除此之外,各个应用能调用好友关系链固然是很大进步,但是如何在这其中保护好用户隐私、或者让用户不受垃圾信息骚扰,腾讯仍然需严格把关。殷宇透露,第三方虽然可能调用用户关系链,但这种关系链是由腾讯封装到一个组件中,第三方只是调用,然后经过用户首肯后才能分享,却并不能获得这些信息。这就避免了在一些开放平台上,用户安装了某个插件之后,会在不经用户许可的情况下,向所有好友发送信息。未来,QQ还会给用户提供更多自主选择的方式,比如决定接受哪些插件或者哪些好友发过来的信息,愿意以什么方式接收。
商业模式也是这个开放平台需要面对的问题。QQ开放平台和腾讯Qzone、腾讯朋友等社交网络开放平台不同,社交网络开放平台上,游戏所占的比例非常大,而游戏的商业模式清晰,盈利相对容易。但在QQ平台上,腾讯希望能发展多元化的应用,如财经、信息类等腾讯做得不够好的应用,游戏应用不要超过30%。“QQ的用户渗透率是70%,肯定还有很多用户是不玩游戏的,我们希望通过开放平台能弥补。”殷宇表示。
这也意味着,绝大多数商业模式不清晰工具类应用可能会出现在这个平台,需要腾讯和第三方应用一起探索盈利前景。尤其是,腾讯会将一些组件都提供给第三方调用,其中会包括文件传输等涉及到带宽的组件,带宽和存储的成本并不低,一旦使用的第三方越来越多,如何分担成本也是腾讯必须考虑的问题。
腾讯逻辑
从Q+开放平台的推进过程,仍可窥见腾讯一贯的行事风格。
在腾讯内部,通常看准一个方向后,多个部门会各自进行探索,当方向清晰一些时,再判断哪个团队做更合适,然后将之前的项目整合,队伍合并。这种方式在前期可能会造成一些资源浪费,但是给各部门以自主性,能让探索和推进的速度更快。
腾讯开放战略的推进也是相似逻辑。目前,包括QQ客户端在内,腾讯旗下开放的产品线已经有社区(Qzone和QQ朋友)、腾讯微博、财付通、搜搜等,游戏平台的开放也在推进中。整个开放战略并没有事先通过一个虚拟机构制定按部就班的开放计划,而是定好开放的大方向后,先让各部门分别进行开放路径的摸索和尝试,保证各个部门的灵活性。“我们还是希望让每一个产品线先自己跑一段时间,如果我们现在说谁都不能动,那可能开放一年两年都做不完,这也是腾讯的一个姿态,可以让大家更快感觉到。”熊明华指出,在这些过程中,遇到具体问题时,再来具体解决。
随着开放产品线越来越多,腾讯在公司层面开始准备给应用开发者提供统一的对接界面。目前阶段,应用开发商进入open.qq.com,要先选择加入哪个开放平台,相互之间不能共通。这就是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以后,开发者申请了一个开发者ID后,就可以分别在腾讯的各个开放平台提交应用。腾讯会发布指引,引导某一类应用在最适合的平台提交,然后审核开发者所希望进入的平台是否合适,或者建议更合适的平台。然后再把这种需求分发到相应的产品线团队。
而在用户层面,针对包括QQ、Qzone、腾讯朋友、腾讯微博、腾讯游戏等诸多关系链,腾讯也将着手建立一个关系链管理平台。如今在ID.QQ.COM上,用户已经可以方便管理QQ好友和QQ群的关系链。未来Q+平台也会加入类似的关系链管理器,不但可以管理QQ和QQ群,也可以管理腾讯朋友、微博和游戏等关系链。熊明华表示,未来这个关系管理器也可以承载第三方应用产生的基于那个应用的好友关系,比如一个饭友的应用,用户可以直接把某个QQ好友拖到饭友里,方便关系链的管理。
不过,以上的一切,仍然只是腾讯走向开放中的诸多问题之一。腾讯过往的文化和管理模式都是产品驱动,渠道都是为产品服务。但要走向开放,产品体系和渠道体系之间的冲突必然存在。马化腾和腾讯高管团队必须将同时存在于内部的裁判员和运动员角色截然分开,予以平衡。这必然是条艰辛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