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加强制度化建设,推动志愿服务大发展
每100名市民就有近10名志愿者
打开办公电脑,点击“烟台志愿者”网站,来到管理员界面,筛选审核新注册的志愿者信息……11月8日上午,烟台市文明办志愿服务科科长胡吉明在忙碌中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我们科室是2011年经批准成立,主要职能就是负责烟台市志愿者的招募注册管理。符合条件的市民登录烟台志愿者网站,填写全市统一格式的注册登记表,只要审核通过,即可颁发烟台志愿者证,从而开始选择项目进行志愿服务。”胡吉明介绍说。
据了解,烟台市志愿服务工作一直有着良好的传统,这也成为该市能够夺取“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以往的志愿者队伍,只有共青团所属的青年志愿者和慈善总会管理的慈善义工在招募注册方面有相对规范的制度,其他各类志愿者往往因一时一事临时招募,存在不规范、难协调的问题。
为此,烟台市文明办在2011年开通烟台志愿者网站,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办法,通过统一的网上注册平台,规范了志愿者的招募、注册程序。目前,通过该网站注册的志愿者人数已达到13.8万人,再加上通过慈善总会注册的3.5万名义工,全市经规范注册的志愿者总人数超过了17万。根据烟台市统计局2013年年初公布的数据,烟台市区人口为180.27万人,这意味着每100名烟台市民中,就有近10个经注册的志愿者。
不仅如此,在10月末11月初,烟台发起了一场全城寻找“文哥”的爱心热潮,不少爱心人士自愿走上街头,帮助寻找一名走失的“智障义务交警”。“这一点充分体现了烟台这座城市的爱心,在烟台包括注册志愿者在内,全市经常参加志愿服务的人数达到50多万人。”烟台市文明办副主任曲波告诉笔者。
面对规模如此之大的志愿者队伍,如何进行有效管理也是一个难题。“我们从培训和管理两方面入手,大力推动制度化建设,取得良好效果。”曲波说。
据介绍,烟台对志愿者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建立起志愿者培训师队伍,在驻烟高校、爱心企业、社区市民学校等建立志愿者培训基地,开设网上志愿者培训课堂,对新注册志愿者、义工普及志愿服务理念,传授服务技能;同时在全市建立了“总队—支队—大队—分队—中队”的层级管理模式,确保每个志愿者组织都纳入管理范围。其中,招远开展“金都志愿365”活动,建立市志愿服务中心—服务站—服务队三级服务管理体系,成为组织网络最完备的县级市。
不同层级的队伍,有着相对明确的职责分工。基层志愿服务队伍承担起了更多的日常工作。烟台市依托社区志愿服务站,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困难家庭等特殊群体提供志愿服务。而遇到大型活动时,组织部门则会及时发布志愿者招募信息,根据不同专业特长的志愿者,安排分组强化服务效果。
在规范的管理之外,烟台市还建立起对志愿服务完善的激励机制,星级认证制度便是其中的一大亮点。在烟台志愿服务界,五星级志愿者“月亮姐姐”许振珊几乎无人不知,她自2006年起便带着脑残二级、肢残三级的儿子一起参加志愿服务。
“她在这里的志愿者编号是06000162,每当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时,这个编号可以通过志愿者胸卡上的条形编码进行识别。我们将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达50、120、300、700、1000小时的志愿者,分别认定为一至五星级志愿者。许振珊的五星级就是根据这个评定。”胡吉明介绍说。
根据烟台市志愿者管理制度,星级志愿者可得到相应的表彰,其中许振珊、孙丁财被评为全国优秀志愿者,有4人被评为全省优秀志愿者,288人被评为烟台市优秀志愿者,每逢重大纪念活动,优秀志愿者还可获邀参加观礼。
在大的激励制度下,不同的组织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考核奖励办法。“我们学校将志愿服务纳入学生综合考评体系,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国家、学校奖助学金、评先选优、发展党员的基本条件。”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副院长刘艳蔚介绍说。(转载于大众日报2013-11-12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