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经济开发区做活“花”文章
打造海棠之乡、玫瑰之都,让公司受惠群众得益
5月30日下午,滨州经济开发区华盈玫瑰产业化示范园里的玫瑰含苞待放,20多个附近村的村民正忙着采摘花蕾,运输的电动车在田间往来穿梭,一片繁忙。到今年5月,全区海棠基地一期完成3000亩,玫瑰基地一期完成2000亩,樱花苗木基地2000亩,2015年将达到万亩规模,形成海棠之乡、玫瑰之都,成为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生长点。
花卉为啥在这里快速形成了产业?
“市场前景好,政府服务好。”滨州华盈花木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东兴介绍说,目前,玫瑰精油每公斤售价22万元,花蕾每吨12万元,都十分紧俏。因此,去年该公司与中科院合作,共同兴建华盈玫瑰产业化示范园,计划投资1.8亿元,一期投资5000万元,建设智能温室1万平米,玫瑰花蕾加工线10条,打造集“玫瑰种植、产品深加工、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万亩玫瑰产业化示范基地。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玫瑰花5000吨,玫瑰精油2000公斤,产值2.5亿元,带动农业劳动力就业1200人。目前,园区已引进栽植8个玫瑰品种250余万株。
项目一落地,开发区开发区管委会便开始提供周到的“保姆式”服务。开发区管委会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出台奖励规定,把“四位一体”标准化方田建设与农业园区建设相结合,帮助规划园区道路、智能车间、玫瑰雕塑、节能灌溉等配套设施,对租赁土地给予每亩300元的补助,对建立物联网的给予3000元补助;去年,投资1000多万元,在玫瑰园建设了一个集“农业技术创新、示范体验、成果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智慧农业创新示范体验中心。今年初,出资20万元专门为华盈公司聘任了职业经理孙钟野,推行现代管理。预计今年亩产玫瑰500斤,亩收入5000元,总收入可达300万元。
“增收路子稳,收入水平高。”村民王宪林算了一笔账,他家有5口人,3亩地,过去每亩年收入不超过1000元,遇上灾害就会减收甚至绝收。现在,每亩可收入租赁费1100元;每年在济园林有限公司采集花蕾,人均年收入可达6000—8000元,总收入增长了三四倍。该公司副经理张树生介绍,现在常年在本公司工作的村民有80人,月收入都在1200元以上,
“我们算的是一笔大账。”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姚和民说。滨州经济开发区有11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占3/5。开发区工业项目越来越多,土地越来越少,如何让农民增收?为此,该区积极对接黄蓝“两区”发展规划,规划建设海棠、玫瑰、有机蔬菜三大万亩基地,着力构建沿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带,打造海棠之乡、玫瑰之都,向智能农业、品牌农业迈进。(转载于大众日报2013-6-4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