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一七旬老太陷入沼泽
前晚7时许,青岛开发区十字路园社区的七旬老太太陈玉清迷路走入社区南侧的 “沼泽地”中。由于长时间被困,老太太体力严重透支,呼救声越来越小,下身完全陷在淤泥之中,污水已经没到脖子。近百人的营救队伍连夜搜救,经过近4小时的努力,成功将老太太救上岸。目前,陈玉清身体恢复良好,已出院在家休养。
“沼泽”里传出救命声
“救命、救命啊……”前天晚上7时许,从开发区十字路园社区南侧的“沼泽地”内传出轻微的呼救声。住在附近的老李向“沼泽地”里看了半天也没发现人影,他连忙叫来村民帮忙,并拨打110报警。
接警后,黄岛公安分局黄岛派出所、黄岛边防派出所、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三中队、黄岛中医院急救中心等单位组成近百人的营救队伍立即赶赴现场。
民警在现场看到,这片 “沼泽地”位于十字路园社区南侧一处荒地里,总面积约6亩。“沼泽地”里树木林立,芦苇丛生,水泊密集,地况非常复杂。“这片‘沼泽地’原来是一片湿地,1991年时,十字路园东侧的燕山路修路,施工单位从这里取土,导致现在里面有很多暗坑,有些坑深达四五米。”一名当地居民告诉民警,前几年有个外村人走了进去,差点丢了性命。
搜寻
营救人员全靠“听声辨位”
由于天色渐渐暗下来,现场周边也没有路灯,加上树木和芦苇遮挡视线,民警只听见有人呼救,但是无法确定求救人的具体位置。
救援民警经简单商议后,决定让搜索人员系好安全绳,拿着木棍和强光手电,三人一组呈扇面队形展开向沼泽地搜索。“现在什么也看不到,营救人员全靠‘听声辨位’,只能通过呼救声音的大小确定距离的远近。”黄岛派出所十字路园社区民警邢进友告诉记者,从这片 “沼泽地”的东西南北4个方向都能依稀听到求救人发出的喊声。
艰难
1小时前进不到20米
记者在现场看到,由于这片“沼泽地”里到处都是芦苇丛、淤泥、水泊和暗坑,救援队员从南侧进入,每前进一步,就得用木棍拨开芦苇丛,并试探脚底下到底是不是淤泥或者深坑。搜索途中,民警多次陷入淤泥和水坑中,幸好有安全绳和队友的帮助才没有发生意外,但每一步推进都非常艰难。1个小时过去了,救援队员向前推进了不到20米,而此时,“沼泽”深处的求救声越来越弱。
危急
被困老太体力不支
“里面的人是俺母亲陈玉清,今年70岁了,有些精神抑郁。”这时,村民赵前进急匆匆地赶来,对正在组织营救的黄岛派出所110中队队长王均伟说,吃完晚饭后,母亲自己出去溜达一直没有回来,他连忙到处寻找,他通过声音判定,陷在“沼泽地”里的老人就是自己的母亲。
民警立即让赵前进向老人喊话,一是告诉老人不要害怕,要坚持住,民警正在想办法救他;二是要确定老人的具体位置。从老人和儿子对话的只言片语中,民警确定了老人的位置应该在距岸边30米正南方向,由于老人体力透支严重,只能发出“嗯、啊”的声音,处境相当危险。
对策
三块门板搭“浮桥”前进
救援人员找到社区干部和有经验的老人一起商量对策,决定用木板搭建“浮桥”的办法进行救援。于是,民警和村干部一起动员附近居民从家中搜集、搬运木板、门板。
“由于没有合适的木板,附近居民将家里闲置的门板拿了出来,门板长2米、宽80厘米,放在水面上就能自动浮起来。这样我们踩在门板上就可以避开脚下的淤泥,这样就能比较轻松地向前推进。”现场消防救援人员告诉记者,因为一共只找来了3块木板,所以只能通过交错搭桥的办法向前推进,虽然如此,有了“浮桥”的帮助,搜救速度还是快了很多。
营救
救援队员背老人上岸
晚上9时40分,救援人员终于找到了陷在淤泥里的陈玉清老人。此时,老人已近失去知觉,水已经漫过了老人的脖子,下身完全陷在淤泥之中,动弹不得,随时都有被泥塘吞没的危险,但是老人的双手依然死死地抓着几棵芦苇。
黄岛派出所民警陈保健紧紧抓住老人的手臂,费了好大劲才从淤泥中将老人拖了出来。此时,老人陷在泥塘里已至少3个小时,浑身冰凉,不停地颤抖,气息微弱,必须马上送医院。救援队员轮流背起老人,沿着来时搭起的“浮桥”,一步一步向岸边走……晚10时50分,在近百人的救援队伍共同努力下,经过近4个小时的紧张救援,70岁的陈玉清老人终于安全上岸了!此时,早已等候多时的120救护车立即将老人送往黄岛中医院进行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