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由国家文物局领导参加的定陶大型汉墓保护专家论证会在济南举行。本次会议形成倾向性专家意见,发现有“黄肠题凑”的定陶大型汉墓,下一步将进行迁移保护,迁移目的地可能是济南。会间,权威汉代考古专家仍未就墓主是谁给出准确答案。
刘庆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前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研究领域主要为中国古代都城考古学、帝王陵墓考古学和秦汉考古学。
墓主身份相当于“太上皇”或“皇太后”
著名考古专家、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庆柱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沿用此前一些专家的论断,即定陶大型汉墓是已经发现的十几座具有“黄肠题凑”汉墓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结构独特、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围绕墓主是谁,专家意见较为集中的是两人:定陶王刘康、丁后(刘康妻妾)。刘庆柱指出,无论是谁,均为后来成为天子的汉哀帝刘欣的父母,位置相当于“太上皇”、“皇太后”,可见当时地位之显要。因此死后埋葬规格高也就可以理解了。
汉代等级森严。刘庆柱介绍,仅皇帝妃子中,就被严格地划分为14个等级。地位越高的妃子生下的皇子,做诸侯王以后地位越高。定陶汉代大墓出土规模超大“黄肠题凑”,足见墓主与其他王侯不一样。
盗走财宝留下“大别墅”
因为史上屡次被盗,考古人员在定陶大型汉墓中几乎没有发现什么随葬品。刘庆柱坦言,自己也希望能发现一片玉片、铜币,结果什么都没有。是破坏?还是被盗墓?无法说清。
“不过大家也别泄气,我打一个比方,就好比盗贼到家里偷东西,将所有值钱的能搬走的都拿走了,唯独搬不走的就是大别墅。这也是最重要的。”刘庆柱说,以“黄肠题凑”来建墓,必须由皇帝下诏特赐使用才可以,最能显示墓主人的身份地位。而其他随葬品谁都可以使用,因此将其加在一起,对墓主权力地位的象征意义也不如这个“大别墅”。
显赫的王侯地位,保存极好的“黄肠题凑”大墓,相对于无法计数的随葬品被盗劫一空的现状,连刘庆柱也感慨:“这个反差太大啦!”
墓规模尚不能与帝陵相比
定陶大型汉墓发现后,刘庆柱两次前往勘察研究。他介绍,西汉共有11个皇帝的帝陵,其主墓穴均未进行过考古发掘。迄今为止,在全国已经发掘的十几座西汉诸侯王墓中,定陶汉代大墓保存极好。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焦南峰多次参加帝陵的考古发掘,他表示,按照汉代葬制,皇后的埋葬规格既可以与皇帝看齐,也可以稍低于皇帝,均使用“黄肠题凑”。从规模上来说,定陶汉代大墓与陕西咸阳、西安的11座帝陵尚不能比,但在诸侯王一级中,显然是大的。
“黄肠题凑”或迁至济南保护
据了解,本次定陶大型汉墓保护专家论证会上,专家形成倾向性意见,即迁移保护。迁移地首选省会济南。
若留在当地,考古人员在技术上无法解决保护的诸多难题。历经两千余年地下埋藏和地下水浸泡之后,大墓内“黄肠题凑”所用木料仍严丝合缝,下一步的脱水工作,不仅需有技术保证,还要有大笔资金。(记者 乔显佳)
相关新闻:
山东定陶“黄肠题凑”汉墓专家论证会昨日举行
我认为墓室的“黄肠题凑”再加上金银器等随葬品,加在一起也不如这个保存完整的墓室意义大。
透过它,我们可以隐隐约约看到汉代皇帝陵的影子,比较接近皇帝陵的形制,因为这个墓的等级比较高。
上策是当地保护,但要看当地的实际条件,从目前当地和墓所在地理位置、环境等方面看,还是应该异地保护。
山东定陶“黄肠题凑”汉墓专家论证会7月21日在济南举行。记者获悉,专家论证会已基本达成共识,定陶“黄肠题凑”汉墓将进行异地保护,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在济南复原展出的概率最大。
研讨会取得共识,定陶汉墓应尽快保护
记者在论证会现场看到,来自国家文物局、中国社科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的汉代考古权威专家这次都来到了山东,其中包括: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司长关强、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庆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侯卫东、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焦南峰等,我省文物部门的有关专家张学海、郑同修、王守功和省文物局局长谢治秀等参加了会议。“在我们多年的考古过程中,这是考古人第一次看到这么完整、规格这么高的汉代‘黄肠题凑’墓,比已经发现的、同类的汉墓保存更好、规格更高,应当更好地保护。”童明康在会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他透露,此次论证会取得了四点共识:第一是定陶汉墓的发现非常重要,重要性从好几个方面都能体现出来,它是国内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保存最完整、最具典型性代表意义的西汉晚期“黄肠题凑”墓,具有重大考古价值;再就是一定要保护,要尽快保护;第三是保护时要考虑到展示的问题,要更好地把其中的文化内涵展示出来,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第四是保护过程中,要加大科技含量,要原汁原味地保护好,具体方案还有待于完善。
虽然什么也没出土,但价值一点也没降低
“虽然定陶汉墓什么文物也没出,但它的价值一点也没有降低。”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庆柱说:“古墓最主要的就是墓室,象征墓主人身份的就是这个。如果真要给发掘汉墓的情况排等级的话,我认为墓室的‘黄肠题凑’再加上金银器等随葬品,加在一起也不如这个保存完整的墓室意义大。”
刘庆柱还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解释“黄肠题凑”:“‘黄’是指木头是黄色的;‘肠’指一块块的木头跟肠子一样;‘题’是头都朝向一边;‘凑’就是把它们排列整齐。”
“为什么现在墓里什么也没出,我们就能定下时代,就能定下墓的级别?是因为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墓是有规定的。一看‘黄肠题凑’就是西汉晚期的王墓。”刘庆柱说。
“黄肠题凑”也分等级,此墓更接近皇帝墓的等级
刘庆柱介绍,“黄肠题凑”为汉代帝王的专用葬制,而其他的皇亲国戚及高官大臣只有经过天子的特赐才可享用。
已经两次到定陶汉墓进行过实地考察的刘庆柱介绍,“黄肠题凑”也有不同的等级,因为汉代分为14个等级。他举例说,同样是皇帝的儿子,妃子生的和皇后生的皇子等级就不一样。皇帝和太子是一个等级,诸侯王是一个等级,所以说“黄肠题凑”也是身份的象征。如果定陶汉墓是汉哀帝之母丁姬的墓,那就相当于皇太后了。因此这个墓主人不管是定陶王还是定陶王后,他们实际的地位是太上皇或皇太后那样的位置。这个“黄肠题凑”墓更接近皇帝的“黄肠题凑”墓,因为现在汉代皇帝的“黄肠题凑”到底什么样,目前我们一概不知。西汉11个帝陵我们一个也没有挖掘过。透过它,我们可以隐隐约约看到汉代皇帝陵的影子,比较接近皇帝陵的形制,因为这个墓的等级比较高。
定陶汉墓的出土,揭开了许多未解之谜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焦南峰接受采访时称,国内部分著名的汉代考古专家经过实地勘察,认为此墓属于典型的西汉晚期诸侯王级别“黄肠题凑”墓葬。它的出土揭开了许多有关“黄肠题凑”墓葬的未解之谜,对研究这种墓葬的形制和结构具有重大考古意义。
焦南峰告诉记者,帝王陵寝是封建帝国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状况的折射,其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古代社会信息。秦汉时期及其以后的帝王陵墓,一般人通常认为那是一个具有神秘色彩的特殊空间。现在经过考古学家的发掘和探索,世人可以通过王陵的谨严布局、宏大建筑、奢华装饰、兵马仪仗和精美遗物等,解读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等,窥见森严的等级制度。
汉墓将异地保护,迁移到济南比较合适
对于人们关心的定陶汉墓的保护方式,刘庆柱透露:“专家们大都倾向于异地保护,因为原址保护比较困难。这座墓如果要原样放在出土地,所有的木头要脱水,要建造展馆,要开放供人们参观,那温度湿度、细菌等一系列问题就不好解决。特别是首先要解决的木头脱水等问题,然后再进行拆装,这就是一个大工程,不是三天两天能完成的,然后才能再考虑放在哪里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刘庆柱分析,这个墓很大,要考虑到各方面情况,还需要很大一个场地。但如果要异地保护,还需要进一步论证,“我个人认为迁移到济南比较合适,这不是一件小事,因为涉及学科比较多,而济南各方面条件比较集中。上策是当地保护,但要看当地的实际条件,从目前当地和墓所在地理位置、环境等方面看,感觉还是应该异地保护。”
对古代墓葬形制研究影响大,墓主人身份仍是谜
刘庆柱告诉记者,定陶汉墓本身所体现出来的墓葬形制、规格以及对考古的影响,都将对古代墓葬形制的研究产生重大影响。
令人感到有些遗憾的是,定陶汉墓的墓主人到底是谁,现在仍不能确定。文物专家们推断,定陶汉墓的主人可能是西汉晚期的定陶王或是汉哀帝之母丁姬,但由于墓葬曾遭盗掘,随葬文物被洗劫一空,墓主人的确切身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