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9月,赵福增考入德州学院学习纺织专业。毕业后,赵福增就到当时刚刚成立的华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我也算是公司的老员工了。”赵福增说,“当时我在清花车间,一干就是两年。”2004年2月4日,因工作需要,赵福增被调入梳棉车间,从事保全维修工作。
对赵福增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工作。“这和我在学校里学的大不一样,我在学校学的是纺纱中,而这完全是一个技术活。”赵福增说,专门维护保养梳棉机,这需要专业知识才行。
赵福增的骨子里有股倔劲儿,认准了的事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正是因为有了这股劲儿,赵福增连年被评为先进个人。看看赵福增的履历表就会看到他留下的闪光足迹:2003年5月,在公司举办的操作比武运动会中获得第一名;2003年12月,被公司评为十佳生产标兵;2004年,被评为公司优秀员工;2006年获得德州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为了快速掌握技术,熟练地操作机器,赵福增付出了多少努力和心血,只有他自己心里最清楚。
赵福增在清花车间时,就暗中使劲苦练操作。当时是三班倒,一个班8小时,而赵福增上12小时。
“那时候,我刚毕业又是新员工,操作起机器来的确生疏,不练哪行啊!”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赵福增还历历在目。虚心向熟练操作机器的老员工学习,跟时间赛跑多钻研图纸。几年下来,他也因为技术过硬被推举为生产组长。
调入梳棉车间成为保全工后,赵福增在这个全新的领域里又重新开始。别人下班了,赵福增自己留下来钻研业务。有一次,赵福增为弄清一个技术难点在公司琢磨到晚上12点,弄清楚后刚回到家躺在床上,还没来得及脱衣服,公司就打来电话说一台梳棉机出现故障,要求他必须赶回公司。
故障就是险情。赵福增不顾疲劳,一个翻身下床就直奔车间。赵福增一直修到早晨5点半,机器才正常运转。车间的组长让赵福增回家休息一下,可赵福增说机器刚刚修好,还得盯一会儿,以防万一。结果,赵福增守着这台机器一直呆到早上8点,他又正常上班了。
回忆起这次经历,赵福增不好意思地说,当时自己的技术还不是太熟练,要不然就不会用那么长时间。所以,赵福增仍给自己加压鼓劲,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仅两年工夫,赵福增就掌握了保全工的所有技术,并成为技术骨干。
作为一名保全队长,他在日常工作中一丝不苟,每次扫平车之后,他都对扫车质量清洁情况严格把关,对于容易松动的一百多颗螺丝全部检查调试一遍。他队上的扫平车后设备的完好率由原来的85%提高到96%,并且2007年连续6个月达到100%,梳棉生条棉结合格率达到96%以上,在他挂靠的40台梳棉机中一等一级车率调整后达到98%以上。
在认真学习技术的同时,赵福增还钻研技术创新,多次提出技术改造方案。工作中,他善于思考,多次参与技术改造,并带领大家进行改革创新,解决了梳棉工序的许多问题,成为公司梳棉工序的技术能手。在赵福增的努力下,公司共改造梳棉机32台,仅此一项就为公司每年节约电费11万元,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谈起自己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赵福增一脸憨笑。“我做的工作是个仔细活,所以必须认真去做。”赵福增说,“每修好一台设备,听到机器发出正常的轰鸣声,此时的我最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