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政协委员为建设“美丽青岛”建言献策
近几年,青岛在环境治理方面取得很大进步,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在政协第十二届青岛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政协委员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宜居幸福城市为出发点,积极为青岛的环境保护和改善建言献策。
加强整治刻不容缓
据环保部门检测的数据显示,1月12日,青岛检测点的PM2.5全部超标,属于重度污染。其中,市南、黄岛、崂山等地,可吸入颗粒物每立方米超过200毫克,而在正常天气下,青岛的PM2.5均值在每立方米75毫克之内。
在1月7日开幕的政协第十二届青岛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许多政协委员的提案都指出了青岛环境的脆弱性。生态保护迫在眉睫,成为与会委员的共识。
“青岛市汽车保有量2011年已经达到了116万辆,同比增长18.3%,成为全国14个汽车保有量过百万的城市之一,目前仍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从青岛市各类污染源排放的氮氧化物总量看,机动车的排放量占到37%,大量的汽车尾气极易形成灰霾天气。”1月10日,市政协委员,青岛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研究员王静说,青岛市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持续上升,说明青岛市的新车增量超出了黄标车控制和淘汰水平,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刻不容缓。
“青岛单位面积森林储积较低,每公顷仅24.4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每公顷85.9立方米的三分之一,世界平均水平每公顷110立方米的四分之一。”市政协委员、青建集团股份公司执行总裁朱广君担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种建设占地越来越多,导致规划林地、绿地、湿地面积呈下降趋势。
“青岛依山傍海,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守住这份美丽,已成为广大市民的共同诉求。”市政协委员、青岛建华食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华建说,“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已经成为市民的新期待。
政策先行完善机制
“虽然青岛有保护生态环境的规定及规范性文件,但其法律效力等级较低,还没有形成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市政协委员、山东琴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周海燕认为,打造绿色、低碳、和谐的美丽青岛,在生态保护立法方面,还需要作出多方面的努力。
张海燕建议,在生态文明的立法工作中,要使生态立法和生态保护紧密结合,并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及时把成熟的政策通过立法上升为法律规范,重视引入新制度和废除旧制度的协调。
通过市场机制激励企业主动节能减排,同样需要政策法规的支持。张海燕建议,建立和完善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初始权价格政策法规,对排污权初始分配实行有偿使用,完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权(排污权)交易制度,纠正“污染者得利、公众受害、社会买单”的现象,促进环境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环境资源利用效率。
朱广君建议,青岛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过程中,要加强基本管理制度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当地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财政预算中,建立长期稳定、持续增长的生态文明建设公共财政机制。
多措并举攻坚克难
2012年初,我国颁布了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空气污染物浓度限值的要求更加严格。按照新标准,青岛市的空气质量和PM2.5的平均浓度有可能出现反弹,青岛市环境保护和大气污染治理已经进入的新的攻坚阶段。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其尾气排放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已经日益严峻。”市政协常委、青岛大学教授李悦建议,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应采取激励与约束并举的经济调控手段,加快推进车用燃油品质与机动车排放标准实施进度同步,提升车用燃油清洁化水平,进一步加大“黄标车”的淘汰力度。
“在加强生态保护、建设美丽青岛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实施生态提升工程。”杨华建建议,青岛以举办2014年世园会为契机,深入实施植树造林、山体恢复、河道治理、道路亮化等工程,提升青岛城区的美丽度。
“湿地是青岛的重要生态资源,依法管理好湿地资源,是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基础。”市政协委员、青岛兆龙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兆龙在提案中建议,政府加大资金投入,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看待湿地资源的重要性,加强政府投资的主导作用。关停和转移工业污染企业,杜绝工业化工、农药化肥、生活污水对湿地造成的污染和影响。并完善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机制,确保湿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由于胶州湾环境的不断演变,青岛近海岸海域环境面临巨大压力。”市政协委员、民盟青岛市委秘书长陈立波建议,在海域环境保护方面,应着重清理海岸海湾内海域围垦养殖池,尤其是河口、湿地和水道海域,拆除现有拦海堤坝,逐步恢复其自然属性。(转载于大众日报2013-1-16第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