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的最终目的,体现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省委提出,要把富民优先贯穿“十二五”发展全过程,为推动未来五年全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确定了鲜明的价值导向。
富民优先,将深刻改变9400万山东人民的生活,对全省改革发展必然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推动科学发展,重在以人为本。努力推进强省建设,根本目的就是让群众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富民优先,是对发展目的、路径和核心价值的新思考与新定位,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转方式调结构、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途径。把富民优先贯穿始终,就是要自觉地把富民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做工作的目的和归宿,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人民群众的腰包更鼓一些,住上更好的房子,获得优质的医疗和教育服务,享有更为丰富多样的文化生活,过上更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富民优先,不仅“见物”,更要“见人”。谈及发展,大项目、大招商、大马路、大广场,常被一些干部挂在嘴上。没有大项目,就没有较快增长,但若把发展视同于“钢筋混凝土”,就容易片面强调GDP,忽视居民收入和社会公平等问题,发展目的就容易发生偏移。万事民为先,只有发展才能富民,只有以富民为目的的发展才有意义,才能获得更为强大的动力。我们要重新审视“人”与“物”的关系,以“物”的发展造福于人,以人的发展促进“物”的发展,真正把发展成果体现在群众生活品质上,体现在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上,让群众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富民优先,不仅“花钱”,更能“赚钱”。富民是发展的目的,也是发展的手段。有人以为,改善民生就是花钱。其实,民生投入的过程,也是扩大消费、拉动内需、促进增长的过程,“越舍得在民生上花钱,政府就越有钱、越发达”。今后五年,加快转变发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的工作主线。“久推难转”、“调而难变”,困扰着不少地方,个中原因十分复杂,但“投资热、消费冷”无疑是个重要因素。转方式调结构,群众“腰包”是关键。加大民生投入,改善公共服务,有益于提升群众收入水平,消除群众后顾之忧,较快拉动消费,使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更为重要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信心之源,改善民生有益于理顺社会情绪,化解社会矛盾,凝聚民心民力,激励广大群众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科学发展。
富民优先,不仅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经济发展了,总体收入水平高了,为什么不公平感似乎还强了呢?分配不公是个重要因素。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偏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收入增速滞后于经济增速,收入差距过大,一些不合理收入、灰色收入得不到规范,种种分配领域的不公现象,侵蚀着人们的幸福感,影响着社会和谐。做大“蛋糕”不易,而分好“蛋糕”,则是一场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更为艰难。这就需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需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蛋糕”更多地向民生倾斜,通过合理的分配制度分好“蛋糕”,实现经济持续发展与社会分配公平的有机结合,让全省人民能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富民强省的道路上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