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近两年,路况质量大幅提高,通行能力显著增强,公路文明程度全面提升,同时,还设置了服务区和停车区公路,综合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历时近两年的国道205山东段改造示范工程建设告一段落,即将迎来交通运输部的“路考”——检查验收。建设中,我省按照高点定位、典型引领、全面推进的原则,突出“科学、精细、服务、绿色、安全、舒适”六个重点,确保“路况水平、人本服务、特色创新、路域环境”走在全国前列,努力使国道205山东段成为引领公路交通发展新方向的样板工程。
顶层设计 高点定位
国道205山东段自北向南穿越德州、滨州、淄博、莱芜、泰安、临沂6市,途径19个县市区,全长508公里,是连接鲁南经济带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纵贯我省南北的经济大通道。
为做好示范工程建设,早在2012年,省政府制定出台了《205国道山东段改造示范工程创建实施方案》。专门成立由分管省领导担任组长,省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及沿线各市政府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示范工程创建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示范工程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并与沿线政府签订责任书,明确职责分工、标准要求和完成时限。沿线政府也将示范工程创建纳入本市重点工程项目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施工过程中,施工建设与道路畅通是一对矛盾体,但我省在示范工程建设期间,针对路线长、节点多、流量大的情况,尽力克服施工中道路拥堵的困难,公路部门合理制定施工方案和交通组织方案,交警、路政部门联合巡查督导,确保施工期间公路的安全畅通。
国道驶入“智能化”
如今,无论是走高速公路,还是国道205山东段,群众出行时都可以通过网络、微博或拨打电话了解路况信息。我省建立了公路运行信息监测和服务网络系统,在沿线增设信息情报板33块,并与交通广播、省市公路网站、96660咨询电话等相结合,实现了多渠道发布路况信息。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普及,定点监控、移动监控在国道205山东段重点路段频繁“现身”,全线共设置119处定点监控、61台移动监控,实现了重点路段可视、可测、可控。我省还相继开发了公路路面桥梁(隧道)信息化管理、公路安全保护动态管理,路政事案处理、日常养护管理和交通量调查等专业子系统,实现管理的智能化。其中,德州、淄博采用了视频监控、自动化数据采集等先进技术,能对公路巡查、路况采集实行实时回传,实现过程管理数字化。
“现在,GPS监控平台也引入了机械化养护管理,共增配养护应急机械190余台/套,全线实现机扫率100%,推动公路养护由以人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向以机械为主的集约化养护迈进。”我省公路部门工作人员告诉笔者。
带动提升全省路网水平
通过近两年的建设,国道205山东段路况质量大幅提高,通行能力显著增强,公路文明程度全面提升,公路综合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从国道205山东段自北往南走来,共有公路站(道班、养护工区)17处,收费站4处,交调站18处,服务区1处,停车区3处、共建服务设施11处,“国道沿线设置服务区、停车区是为了满足群众的出行需求,是服务为本、为民便民的体现。”国道205山东段沿线充分利用养护工区、公路站、收费站等场所,增设停车、卫生、加水等设施,搭建便民惠民服务新平台。
确保道路安全也是示范工程打造的“重中之重”。国道205山东段所有一级公路均安装中央硬隔离设施,平原微丘区实施交通渠化、完善警示标志及标线等安保措施,并采取增设护栏、混凝土防护墙和花池式路宅分家的措施,确保行车安全水平。像莱芜与淄博交界处的山岭重丘路段,则通过采取加大曲线半径、开挖视距平台、增设停车港湾等方法,提高安全防护等级。在提高应急能力,实现专业化、机械化应急保障方面,我省建立市、县、站三级应急保障体系,推行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和管理职能重心前移。全线设置具备应急处置、路政巡查、养护管理、便民服务职能的公路站17处,健全完善雨雾冰雪恶劣天气和交通事故处置预案,及时组织开展事故处置救援、防汛排水、除雪防滑等工作。
“现在行驶在国道205上,不仅更畅通安全了,沿途的绿化也很漂亮。”在采访时,驾驶员王师傅告诉笔者。我省在发挥国道205公路功能基础上,又将此作为展现改革发展成果和地域文化的载体:实施绿化美化,创建生态长廊;实施环境净化,创建舒美大道;低碳养护,创建绿色大道;实施文化建设,创建文明大道……
“改造示范工程创建对干线公路改造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下一步,我们将总结、集成好示范工程建设经验,巩固现有成果,推动公路路网整体水平的全面提高。”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张传亭表示。(转载于大众日报2013-10-29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