茌平每年“借”来30个大明湖
全县年蓄水能力超过5000万立方米
其实,聊城是一个缺水的城市。这么大的降雨,雨水却白白流失,着实可惜。能否化害为利,把这些降水储存起来,涵养地下水源,用于工农业生产?茌平的做法给我们以启示。
茌平是个贫水县,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有256立方米,是全省人均占有量的74.4%、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1.6%。这里灌溉、人畜饮水60%以上靠黄河,每年仅黄河水就得引1.6亿立方米。如此紧缺的水资源现状,使得他们把目光盯上了“老天爷”。
该县启动了“雨水积蓄工程”。先后投资4000万元,在茌中河、七里河等13条县管河道上建起15座钢筋混凝土拦河闸,利用落差,形成了15个天然水库;再加上镇村两级投资、疏挖的1621个坑塘,全县年蓄水能力超过5000万立方米。相当于新增30个大明湖!
水多了,会不会妨碍汛期安全?水质咋保障?县里自有办法。他们在15个拦河闸上都建起了闸管所,配备了60位专职闸管员,要求他们把铺盖卷搬进闸管所,汛期24小时值班巡逻,根据实际降雨情况,随时计算来水量,提前调度,使水位始终处于限制水位以下。同时,县里在城区实施了“雨污分离工程”,修建了6公里的排污暗道,把大大小小1000余家企业的污水直接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关停、拆除了茌中河、冯氏河等13条河道周围的41家污染严重企业,确保了蓄水水质。
茌平县水资源办公室有关人士介绍,这30个“大明湖”至少可回补地下水500万立方米,形成地表水资源1700万立方米,这对一直“喊渴”的茌平县来讲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转载于大众日报2013-7- 31第1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