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阳156名“田保姆”在行动
县财政统一支付工资,平均千亩拥有一名管护员
7月23日一大早,宁阳县东疏镇滩头村村民张卫东跟老伴便早早起床,“快去咱家玉米地看看,昨晚的风不小,雨也不小。”张卫东招呼着老伴去自家地里,自己则急急忙忙拿着铁锹往另一块地里奔去了。原来,他还有另一个特殊身份:东疏镇3.5万亩高标准农田的一位“田保姆”。
所谓“田保姆”,其实就是东疏镇2011年9月成立的“项目管护队”。县农开办主任吕荣金介绍说:“现在各地都在搞农业综合开发工程,管护成为一大难题,没有机制性保障,项目的效益很难充分发挥。”为此,2011年,县里探索实行了“建立管护协会解决无人管护,多方筹集经费解决无钱管护,制定管护制度解决怎样管护”为内容的“三化”管护模式,把村里种田的“老把式”们利用起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护队”便应运而生。
40多岁的张卫东负责的是东疏镇标准田建在滩头村的9号路路段。“早晨6点多来看一次,要是下雨了就填填被雨水冲开的沟,看看桥涵有没有被冲坏。”9号路长2000米,跟张卫东一起管护的还有同村村民侯尚远,两人一同来,一块整理路肩沟渠,发现问题能修补的就自己修补,修补不了的就马上给上面汇报。
“原来农田的管理模式粗放,像是救火队伍,有事了才来看。现在管护员按路段来分责任范围,每人负责1000米。”东疏镇农开办主任高广俭告诉笔者,管护员每天的工作就是标准田内路面、排水沟、桥涵、树株的管护,镇里每年支出至少20万元专项管护费,和县里的管护经费捆绑使用,使管护工作更加规范化和长效化。
“每个月300块钱工资,还耽误不了自家的农活儿。”张卫东说,县里给他们配发了统一的管护服,“每天穿戴整齐地在自己负责的那块标准田里‘巡逻’,可带劲儿了。”提起这300元工资,县农开办副主任殷涛认真地拿着工资单给笔者看:“我们采取县财政统一支付的方式,每人每月基本工资200元,另有100元绩效考核的浮动资金”。
“我们还把标准田管护纳入了年底科学发展绩效考核。”八仙桥街道农开办主任吴大海说,他们街道的高标准农田有管护人员12人,每年年底评出管护队工作先进前三名,每名奖励1000元,激发管护队员工作的积极性。
据介绍,宁阳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涵盖14.6万亩高标准农田,当地每年从项目中提取财政资金1%作为管护专项资金,项目乡镇进行配套补助,截至目前共筹集管护经费68万元,支出35万余元。项目区涉及的11个乡镇均建立了管护协会,共配备管护员156名,平均每千亩耕地拥有一名管护员。(转载于大众日报2013-7- 28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