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智慧环卫”改善乡村环境
六成以上村庄达到县级文明村标准
昌邑市柳疃镇大辛庄村位于昌邑市最北边,地理位置偏僻,管理难度较大,以前垃圾堆、草堆、粪堆随处可见,蚊蝇满天飞。然而,8月15日,笔者走进村子时发现,平坦的大街干净整洁,路旁的绿树生机盎然,湾塘里的水清澈透明,健身广场上器械齐全。村主任范绍熙对笔者说:“我们的村民也能享受到城里人一样的生活环境。这都是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带来的可喜变化。”
为了改变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的状况,昌邑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针,全市691个行政村全部实行环卫一体化管理。
近两年,昌邑市创新推广“统一收集、统一清运、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的垃圾收集处理新模式。下设10个镇街区环卫所,配备专业机械和专业队伍,按每100户村民设1名保洁员的标准配备了1500余名保洁员;按每10至15户村民1个垃圾桶的标准设置垃圾桶2.5万个;按照“一镇一站”的标准,建成10处镇街区垃圾中转站;按照15个村配备1辆垃圾清运车的标准,共配备50辆垃圾清运车;对全市691个行政村进行统一标准保洁,实现了垃圾“收集运输全封闭、日产日清不落地”的目标。
笔者在市环卫局调度指挥中心看到,工作人员点击鼠标,分布在城乡的2.5万个垃圾桶的当日清运情况便一目了然。这是该市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垃圾桶清运管理、全力打造“智慧环卫”的新成果。他们建立了生活垃圾清运物联网管理子系统,由调度指挥中心对该市垃圾清运实施24小时职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管理和调度,形成了“一条龙”数字化管理链条。
随着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环卫意识不断增强。现在,把垃圾投放到垃圾桶里已经成了村民的习惯,村民家里家外都讲究卫生。饮马镇常家屯村委委员徐金良说:“如今到俺村里来赶集卖菜的,卖完菜都要借个扫帚把地面打扫干净才走。”
环境美了,很多村民改变以前足不出户的习惯,晚上出门聚在一起,或在路灯下打牌下棋,或在健身小广场上唱歌跳舞,不少村庄还自发组建了秧歌队、锣鼓队。蚊子、苍蝇少了,夏天外出乘凉的人多了。卜庄镇刘家庄刘桂香老人高兴地说:“和邻居一边乘凉一边拉呱,感觉真好。这种情形过去好多年没有了。”
目前,这个市60%以上村庄达到县级文明村标准,并涌现出全国文明村1个,省级文明村镇、社区13个。(转载于大众日报2013-8- 27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