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饶县97.5%的五保老人实现集中供养。图为老人们正在演出节目
看病不犯愁、村村环境美、出行更方便……如今,在山东省广饶县,一项项温暖人心的“民生套餐”,让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越来越高。2010年,全县各项民生投入达15.5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63.43%。
民生无小事,事事总关情。作为国家“黄蓝”两大战略交汇区的广饶县,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舍得拿出真金白银投向民生领域。东营市委常委、广饶县委书记赵豪志说:“我们把钱着重投向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地方,每年坚持为民办一批重点实事,就是要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幸福。”
百姓看病不犯愁
“原先,感冒发烧打吊瓶一次得花五六十块钱,自打实行了药品零差价后,再加上新农合报销一块儿,打一次吊瓶只需花个六七块钱!”谈及药品零差价的好处,广饶县李鹊镇郭辛村村民焦玉梅深有感触。据悉,为减轻农民的医药费用负担,广饶全面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了药品零差价全覆盖。
让百姓看病不犯愁。作为全国首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目前广饶县新农合参合率高达100%。这个办法对农民“看得上病、看得起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每人每年补偿封顶线为1万元”的规定对患大病农民的帮助却是杯水车薪。
为此,广饶县在山东省率先设立县级大病补偿基金,县财政每年拿出600万元专项资金,在“新农合”常规报销的基础上,对医疗费达到3万元以上的实行大病救助,补偿比例不低于医疗费的70%,并且上不封顶。据了解,去年,县财政列支大病补偿资金600万元,实际支出大病补偿金587.87万元,补偿标准达到65%,受益大病户708人,单户最高补偿额达到22.44万元。县委副书记、县长田和友说:“民生工程一定要从百姓最需要、最急迫的问题入手,大病补偿办法的实施,就有效地缓解了老百姓看得起病、敢去看病的问题。”
垃圾围村不再有
每天一大早,广饶县稻庄镇淄河店村村民杜松江,就和往常一样,拎着一个装满垃圾的塑料袋走出家门,来到胡同口轻轻放进垃圾箱。几分钟后,这些垃圾被“瘦身打包”后,送到县里的生活垃圾处理厂,经分拣后,被送入16米高的焚烧炉。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垃圾围村到处撒”,曾是广饶县农村环境卫生状况的真实写照。为破解“垃圾围村”难题,这个县将城乡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列为2011年十件便民实事之一,建立“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机制,实现生活垃圾及时处理,切实改善村庄面貌。如今,在广饶,村庄垃圾实现了“日产日清”,干干净净的大街小巷,让人赏心悦目。
目前,全县9个乡镇(街道)、543个村庄均实现生活垃圾三级联动处理,各乡镇、街道共配发36辆垃圾清运车和近7000个垃圾箱,按每300人配备1名保洁人员的标准,村级卫生保洁人员每天定时收运村内垃圾。
农村社区显和谐
社区警务室、文体活动室、卫生保健室、便民超市……7月18日,在大王镇刘集社区,很多城市社区应有的机构被“复制”到这里,农村居民享受到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社区服务。目前,像刘集社区一样,广饶县已有35个新型社区投入使用,覆盖283个村,覆盖率达51%以上。
近年来,广饶县把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和首要任务,不断完善农村社区各项配套服务,逐步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城镇化、生活服务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这个县按照便于服务和管理、便于开发利用社区资源的要求,将服务半径掌握在1.5至2公里,在这35个社区分别建立或完善一处设施相对完善、服务功能相对集中、集办公与服务于一体,面积不低于800平方米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集合了社区卫生、环卫、文教体育等七个服务站,可服务农村1000户至3000户居民。
该县还通过不断充实农村社区建设内容,提高社区工作服务质量,真正让农民享受热情周到的服务。根据社区规模和实际需要,县里采取选派和选聘的方式为每个社区配备了工作人员,并建立了激励约束机制、工作绩效考评机制和社区工作人员培训机制,逐步推进农村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职业化,提高社区规范化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