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民生投入浇筑幸福乳山
◆民生投入年均增长19.3%◆建立幸福乳山综合评价体系
撤县设市20年来,乳山始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民生,将民生建设作为万事之先。“再穷不能穷百姓,再紧不能紧民生。不抓民生、抓不好民生就是失职。”乳山市委书记高书良自信地说,论经济发展程度,乳山在全省也就是中上游的水平,但论民生事业,乳山在全省是领先的。
据介绍,20年来,乳山累计完成民生投入102亿元,年均增长19.3%,增幅均高于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到去年,该市用于民生事业的投入达到25.4亿元,超出去年地方财政收入约5亿元之多。
如何把民生实事办到百姓心坎上?乳山的办法是,“听民声,办民生”,群众需要办什么,钱就投到那里去。
每年的“民情大走访”,是乳山一直坚持的服务民生的重要途径。乳山规定,在走访中,所有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全部深入基层,坚持农村和社区居民“两个全覆盖”,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征集意见建议,逐条研究答复和解决。特别是结合走访活动,开展群众最不满意事项征询。今年,全市共征集群众意见建议1352条,全部进行了答复。同时,还整理了10大类15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在市委常委会上进行专题研究,拿出了解决方案,并通过媒体公开承诺,接受社会监督。
8月初,笔者在乳山广州路采访,在路边开小卖部的李建华高兴地说:“咱提的意见还挺管用,这路灯说装就装上了,以后走夜路再也不担心了。”群众的意见得到回应,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自然就越来越高,上半年,群众满意度达到96.03%。
把财力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倾斜,成为乳山民生建设始终如一的遵循。
为40多万居民开展慢性疾病普查,建立覆盖全市21处市镇定点医院和288处农村卫生室的新农合三级网络管理系统,实现了参合群众“看病不出村、报销在家门”;47.3亿元投向教育事业,在全省率先实现“一镇一校”的规划建设目标和农村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近28万人,新农保参保率达到98.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0多个百分点……
民生事业需要大投入,搞好困难群体救助,“不让一名群众过不去”,钱从哪里来?市长隋建波说,除了财政拿钱,连年组织“慈心一日捐”活动,乳山还注重调动各方面力量。他们探索了企业认捐慈善基金的形式,捐助资金的本金留在企业运作,每年将利息交付慈善组织使用,这使得缺少大型企业的乳山一次认捐慈善基金2.6亿元。利用这些善款,乳山慈善资金支出9000多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4万多人次。
在民生持续改善的基础上,为检验民生建设成效,进一步增强各级的积极性,乳山领全省之先,建立了市、镇两套幸福乳山综合评价体系,分为主观和客观评价指标。主观评价指标则采取电话调查的形式进行测算,对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进行综合评估,并把部分指标列入镇级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根据这套体系测算,乳山市民幸福指数客观指标得分连年提高,2012年达到92.22分。(转载于大众日报2013-9-8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