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章丘市南部山区的胡山脚下拾阶而上,山石凿出的石板路顺山势蜿蜒,凿痕质朴,古意十足。这条长七八里的山路,正是胡山脚下文祖镇马家峪村的退休教师马道沁(上图)耗费4年时间亲手凿成的。
2002年春天,马道沁萌生了从胡山阳面修路、方便村民和外地人登山的想法。2008年农历九月初九,马道沁扛着镐头上了山。“我特意选了这一天开工,就是想老有所为,力所能及地做些有用的事。”
山脚多泥土,马道沁用铁锨把泥土翻平,再捡走较大的碎石,一个多星期后,一条蜿蜒的土路便出现在村后。但一场大雨后,小路因雨水冲刷和牛羊踩踏,竟找不到修葺过的影子,只得全部重来。一次,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把他淋得措手不及,他就在山腰森林处用树枝搭建了一个临时窝棚,盖上柴草和塑料布,用于避雨休息。还给窝棚题了“乐在其中”几个字,每逢下雨,他便藏身窝棚,悠然观山听雨。
坡度超过60度,道路必须垫出台阶才能上去。马道沁没钱请工程队,看着满山的石头,他想到了就地取材、凿石铺路。他请来两位干过石匠的老伙计,三人上阵,你一锤我一锤地慢慢开凿。十几天后,山坡上的山石被凿成了一块块石板。越往上山坡越陡,马道沁和两个老伙计把两根圆木垫到大石下,慢慢推到台阶附近,再搬过去铺上。不平的地方,就砸点碎石子垫结实。最大的石头超过千斤,老人实在推不动,就用钢钎和铁棍撬起边,一点一点挪到台阶处。老伙计们被他义务修路的精神感动,提出不想收他用退休金支付的工钱。马道沁不肯,他们不得不象征性收取一点费用。
一千多个日夜,像“蚂蚁搬家”一样,马道沁在这条长约七八里的山路上先后修了土路、石阶路。凭着愚公移山的精神,一条山路终于从马道沁家的大门延伸到胡山巅峰。每段路,他都起了一个生动形象的名字,在茂密森林处那段巨石垒成的石阶路被称为“林海云梯”,临近登顶的一段石阶称为“八步紧”,意思是再多走八步就能到达山顶。
有了这条通往山顶的石板路,近几年到胡山的游人慢慢多了,深藏在丛林中的西山门、龟驼碑、老君祠等遗迹亦被发现保护起来。很多人问马道沁老人,自掏腰包修路,到底图啥?他说,看到有人从他修的路上走过,就感到满足。如今,登山路修完了,他还是每天扛着镢镐上山养护山路,继续方便他人。(转载于大众日报2013-7-8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