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支华(右一)走访黄墩中学学生情况
从资助第一个孩子起,杨支华便与公益结缘,贫困学生、空巢老人、病残弱势群体都是他的关爱帮扶对象。五年里,他服务时间累计超3000小时,组织活动近500次,帮扶1000多人,走访行程超过2.1万公里,将一个人的公益路发展成一个千余人的爱心组织。如今,他是日照“爱心联盟”理事长、“齐鲁新声”日照工作站总站长、省红十字会赈济救援队日照队队长,一个立志用“爱心联盟”联络更多爱心的公益人。
2006年,一次偶然的助学经历,让杨支华了解到山区贫困孩子的生活境况。那之后,他进行了更多的走访,也开始了他的公益助学之路。
2008年,由杨支华发起,一群共同关注弱势群体的爱心网友组建成立了日照“爱心联盟”。从那开始的五年来,他的脚步遍及日照市50余个乡镇街道及三庄、岚山、五莲、莒县等山区,崎岖山路上,有他带着学习用品看望贫困孩子的身影;寒屋漏舍里,有他嘘寒问暖的话语;求学途中,有他实地走访后送上的资助款。
“每次走访至少要有百多公里路程,往往踏着朝霞出发,踩着月光回家。”同行的志愿者都很佩服杨支华,因为他不求回报,看到孩子们优异的学习成绩就能获得最大的满足。
从爱心助学开始做起,如今杨支华的爱心路已经延伸到助病助残、助老助幼、特殊关爱、公益服务、应急救灾救援等领域。每一次爱心活动,从前期走访落实,到活动组织开展,再到后期宣传整理,都凝聚着他的心血:为心脏病、白血病、尿毒症以及癌症患者募捐,为聋哑儿童义演义卖,圆残障人士看海的梦想,“我的父亲母亲”敬老助老活动……在他的努力下,爱心久久助学、爱心久久助老、爱心久久助残,已做成品牌爱心项目。
有时候大家开玩笑称他“杨支钱”,因为活动经费没有了他垫上,走访物资没到位他买上,捐款捐物他带头,志愿者的表彰福利由他出。可他自己连件像样的衣服都不舍得买,午饭经常是煎饼就咸菜加白开水。看到曾担任装饰公司副总、本可以生活富裕衣食无忧的他过得如此清苦,朋友们都说他傻,他却说世上不缺聪明人,只要做的事有价值,再苦也甘之如饴。
一路走来,也曾面对质疑和不解,杨支华始终只有一句话:“我只想踏踏实实做点实事。”他会时不时地嘱咐大家,“无论什么情况,一定要记得我们是去帮助别人的,不是在施舍,要学会尊重他人”。
杨支华的这种态度获得了人们的认可。2011年,日照爱心联盟在民政部门正式注册成立,志愿者们有了更温暖更安心的家,之后,岚山办事处、莒县办事处、五莲办事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站相继成立。与此同时,日照爱心联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成立,杨支华想变“输血式”公益为“造血式”公益,用服务所得帮助更多需要的人。
在杨支华心中,爱心联盟是大家奉献爱心的平台,一个人的公益路不算路,一群人一起走并让更多人受益的公益路才是正途。(转载于大众日报2013-4-1第2版)